子曈現在28歲了。我們住在桃園,在今年之初和全家人一起出遊,外人看來很輕鬆、很愉快的旅程,但一路走來並不容易。
子曈從兩歲開始就頻繁出現哭鬧及嘔吐的情形,那個時候她的睡眠品質很差,也沒辦法溝通。在剛發病的那幾年,我們四處求醫,但當時大家對於雷特氏症的了解太少,醫生給的診斷都是發展遲緩或是自閉症,直到在婦幼醫院遇到蔡醫師,才讓我們第一次聽到雷特氏症這個疾病。
以為燃起了一線曙光,但後來隨著子曈長大,我們才知道這個疾病影響的層面比我們想像的廣且嚴重很多。除了動作能力上的退化,本來會說的幾個詞也變成幾聲簡短的聲音。由於神經系統的敏感,讓她容易緊張、焦慮,揉手的頻率增加,甚至肌肉骨骼變形。我們嘗試用了附木、綁帶、護腕等一切方法,無非就是希望她在自我刺激的過程中能將傷害降到最低,但看著她手上的繭我們也漸感無助。
在我們迷惘的時候,很感謝老天爺沒有放棄我們。在子曈十七歲時,雷特氏症聯誼會找到我們,並且很幸運地遇到了台大醫院的李旺祚醫師。子曈在聯合門診獲得很全面的照護,在她經歷運動退化的晚期,我們家長也有了更明確的照顧目標。另外雷特氏症病友協會也提供了很多物資和病友家庭活動,讓大家可以一起充電、一起成長。
如今子曈一步步走到了現在,在家人、親友、社會的互相扶持與幫助下,子曈每天開開心心,而我們也在旅程中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。希望我的寶貝身體健康,日後我們繼續解鎖更多有趣好玩的地方。
圖文來源:子曈姊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