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最新訊息

💜雷特氏症日記NO5 #我最愛媽媽 謝謝您,願意聽我用靈魂說話

💜雷特氏症日記NO5 #我最愛媽媽 謝謝您,願意聽我用靈魂說話

💜雷特氏症日記NO5 #我最愛媽媽 謝謝您,願意聽我用靈魂說話
我知道,我的手不聽使喚,我的嘴巴說不出心裡的話,有時候我甚至連一個眼神都給得太慢。但妳從來沒有放棄聽我 #用心聽 #用愛聽 。
每次我掙扎著表達時,妳總是蹲下來,握住我的手,眼睛對著我微笑,好像在說:「慢慢來,我等妳。」那一刻,我真的覺得,像是整個世界都靜了下來,只剩下我和您,安穩地靠在一個不會被打擾的港灣。
您知道嗎?我一直在努力,我也知道您更努力。為了讓我穿上這件屬於我們的協會紀念T恤,參加活動、認識朋友、感受到關懷,您與非常愛我的 #爸爸 走了好多路、問了好多問題、爭取了好多機會。即使有時候全世界都不明白我們的語言,妳卻總能當我的翻譯官,讓我有名字、有存在、有笑容。
媽媽,我想跟您說~我雖然是 #罕見疾病 #雷特氏症
但是~媽媽是我這一生中,最溫柔、 #最堅定的光 ,我心中 #最美 的媽媽。
我愛您,雖然我說不出口,但我知道您早就聽見了。

More
💜#有您們孩子心靈不再孤單

💜#有您們孩子心靈不再孤單

💜#有您們孩子心靈不再孤單
在北區 #雷特氏症 #罕見疾病 支持團體中,音樂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,更是一道療癒的光。感謝 #游婷茹 老師長期以來親自教學,將 #音樂視覺化 的課程帶進孩子的世界。她用無比的耐心與專業,引導每一位孩子在節奏與旋律中找到自己的節點。看見他們一點一滴的進步,是最動人的樂章。
對孩子而言,音樂成為一種表達與連結的方式。他們的眼神更加專注,身體的律動更有自信,笑容也更加綻放。家長們也從中獲得莫大的舒壓與支持,因為在這裡,他們不是孤單地面對挑戰,而是與一群同路人一起,用愛與音樂築起希望。
我們更要由衷感謝 #松山慈祐宮 #陳玉峰董事長
,無私地提供舒適、溫馨的場地,讓我們得以長期聚會。這不只是課程的空間,更像是一個大家庭的聚點,凝聚了彼此的情感與力量,也讓聯誼與音樂治療交織出豐富的心靈支持。
謝謝 #每一位 為孩子付出的老師與 #家長 ,因為有您們,這條路不再孤單,而是充滿溫度與希望。

More
💜#每一次的陪伴與參與都是美好

💜#每一次的陪伴與參與都是美好

💜#每一次的陪伴與參與都是美好
#中區 已多次舉辦針對 #罕見疾病 #雷特氏症
孩子們的 #音樂視覺化 治療活動,每一場,都充滿感動與希望。
特別感謝 #東海大學 及 #張乃文 老師提供、媒合優質的場地,讓孩子們能在溫馨、安全的空間中,透過音樂展現潛能、創造連結。
我們也非常感謝專業的音樂治療老師,長期投入於音樂視覺化的細膩引導,讓孩子們透過旋律與節奏,慢慢開啟與世界的對話。
雖然許多家庭來自中部各地,帶著雷特氏症孩子外出總是充滿挑戰,但家長們仍堅持參與每一場活動。這份愛與投入,令人無比敬佩與感動。
每一段旋律,都是希望的延伸;每一次眼神的交會,都是彼此心靈的觸碰。
感謝每一位參與者,讓這段旅程如此溫柔、深刻而珍貴。

More
💜#音樂是愛與連結的展現

💜#音樂是愛與連結的展現

💜#音樂是愛與連結的展現
當語言無法完整傳遞內心感受時,音樂成了最真實的橋樑。對於 #罕見疾病 #雷特氏症 的孩子而言,音樂治療不只是刺激感官與促進腦部反應的過程,更是他們與世界互動、與親人連結的重要媒介。
照片中的女孩 #草莓 ,在媽媽的陪伴下坐在輪椅上,臉上綻放著無比燦爛的笑容。她身穿亮眼的服裝,頭戴閃閃發光的貓耳飾品,那笑容,是發自內心的幸福。當音樂響起,孩子們的身體會自然地隨著旋律律動,眼神閃爍著興奮與投入。此刻,媽媽就在她身旁,一起沉浸在音樂的節奏中,彼此的笑容交織,成為這堂課上最溫柔的樂章。
不只是她,教室裡的每個孩子與家人,也都沉醉在這份愉悅的氛圍中。有的輕拍樂器,有的微笑搖晃,有的安靜地感受音符的跳動。大家共享一段沒有壓力、充滿包容與歡笑的時光,那是一種真正的「 #同在」:不分能力、不談限制,只用 #音樂交心。
這樣的音樂課,不只是療癒,更是愛與連結的展現。而女孩那燦爛的笑容,正是這份歡樂與共感的最佳見證。
#蘇孟苹音樂治療老師
#南區音樂治療

More
💜 #我想活下去

💜 #我想活下去

💜 #我想活下去
小艾她出生時和其他孩子一樣健康、快樂,會笑、會發出咿呀聲、會伸手抱媽媽。但在她兩歲那年,一切開始改變 #她不再開口說話,雙手開始不自覺地擺動 #搓手,眼神似乎穿越了身邊的世界。
醫生診斷她罹患了 #罕見疾病 #雷特氏症 。這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發展障礙,奪走了她說話、走路、用手的能力,但沒有奪走她的靈魂與思想。她仍在裡面,只是無法告訴你。
大家都以為小艾什麼都不懂,現在已經10歲、什麼都不知道,甚至有人認為她「像娃娃一樣,只會呆坐著」。但父母親不相信。他們看到女兒眼裡的光亮,那種想要參與、想要表達的渴望。
爸爸努力學習 #眼動儀,用科技幫助小艾「說話」。他花了幾個月訓練,終於透過眼睛凝視螢幕上的字母,拼出她第一句話:
「我在這裡。」
那天,全家人都哭了。不是因為悲傷,而是因為他們終於聽見小艾的聲音。她開始說她喜歡陽光、喜歡音樂、喜歡爸爸的講故事,也說她害怕孤單、害怕大家忘了她的存在。
她說得最多的一句是:「 #我想活下去 。」
不是因為她過得不苦,而是因為她有夢,她有想愛的人、有想看的風景、有想完成的願望。她不需要被可憐,只希望被當作一個真正的人來對待。
她不會說話,但她有聲音;
她無法走路,但她有目標;
她的身體受限,但她的心靈自由如風。
雷特氏症的孩子們,如同小艾,他們不是空殼。他們被困在沉默的牢籠中,但裡面藏著最真實、最強烈的生命呼喊。他們的存在提醒我們:每個人,不論是否能用言語表達,都有權利被聆聽、被理解、被尊重。
他們不是沉默的孩子,他們只是 #我們還沒學會傾聽的靈魂。

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