💜#每一次的陪伴與參與都是美好
#中區 已多次舉辦針對 #罕見疾病 #雷特氏症
孩子們的 #音樂視覺化 治療活動,每一場,都充滿感動與希望。
特別感謝 #東海大學 及 #張乃文 老師提供、媒合優質的場地,讓孩子們能在溫馨、安全的空間中,透過音樂展現潛能、創造連結。
我們也非常感謝專業的音樂治療老師,長期投入於音樂視覺化的細膩引導,讓孩子們透過旋律與節奏,慢慢開啟與世界的對話。
雖然許多家庭來自中部各地,帶著雷特氏症孩子外出總是充滿挑戰,但家長們仍堅持參與每一場活動。這份愛與投入,令人無比敬佩與感動。
每一段旋律,都是希望的延伸;每一次眼神的交會,都是彼此心靈的觸碰。
感謝每一位參與者,讓這段旅程如此溫柔、深刻而珍貴。
💜#音樂是愛與連結的展現
當語言無法完整傳遞內心感受時,音樂成了最真實的橋樑。對於 #罕見疾病 #雷特氏症 的孩子而言,音樂治療不只是刺激感官與促進腦部反應的過程,更是他們與世界互動、與親人連結的重要媒介。
照片中的女孩 #草莓 ,在媽媽的陪伴下坐在輪椅上,臉上綻放著無比燦爛的笑容。她身穿亮眼的服裝,頭戴閃閃發光的貓耳飾品,那笑容,是發自內心的幸福。當音樂響起,孩子們的身體會自然地隨著旋律律動,眼神閃爍著興奮與投入。此刻,媽媽就在她身旁,一起沉浸在音樂的節奏中,彼此的笑容交織,成為這堂課上最溫柔的樂章。
不只是她,教室裡的每個孩子與家人,也都沉醉在這份愉悅的氛圍中。有的輕拍樂器,有的微笑搖晃,有的安靜地感受音符的跳動。大家共享一段沒有壓力、充滿包容與歡笑的時光,那是一種真正的「 #同在」:不分能力、不談限制,只用 #音樂交心。
這樣的音樂課,不只是療癒,更是愛與連結的展現。而女孩那燦爛的笑容,正是這份歡樂與共感的最佳見證。
#蘇孟苹音樂治療老師
#南區音樂治療
💜 #我想活下去
小艾她出生時和其他孩子一樣健康、快樂,會笑、會發出咿呀聲、會伸手抱媽媽。但在她兩歲那年,一切開始改變 #她不再開口說話,雙手開始不自覺地擺動 #搓手,眼神似乎穿越了身邊的世界。
醫生診斷她罹患了 #罕見疾病 #雷特氏症 。這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發展障礙,奪走了她說話、走路、用手的能力,但沒有奪走她的靈魂與思想。她仍在裡面,只是無法告訴你。
大家都以為小艾什麼都不懂,現在已經10歲、什麼都不知道,甚至有人認為她「像娃娃一樣,只會呆坐著」。但父母親不相信。他們看到女兒眼裡的光亮,那種想要參與、想要表達的渴望。
爸爸努力學習 #眼動儀,用科技幫助小艾「說話」。他花了幾個月訓練,終於透過眼睛凝視螢幕上的字母,拼出她第一句話:
「我在這裡。」
那天,全家人都哭了。不是因為悲傷,而是因為他們終於聽見小艾的聲音。她開始說她喜歡陽光、喜歡音樂、喜歡爸爸的講故事,也說她害怕孤單、害怕大家忘了她的存在。
她說得最多的一句是:「 #我想活下去 。」
不是因為她過得不苦,而是因為她有夢,她有想愛的人、有想看的風景、有想完成的願望。她不需要被可憐,只希望被當作一個真正的人來對待。
她不會說話,但她有聲音;
她無法走路,但她有目標;
她的身體受限,但她的心靈自由如風。
雷特氏症的孩子們,如同小艾,他們不是空殼。他們被困在沉默的牢籠中,但裡面藏著最真實、最強烈的生命呼喊。他們的存在提醒我們:每個人,不論是否能用言語表達,都有權利被聆聽、被理解、被尊重。
他們不是沉默的孩子,他們只是 #我們還沒學會傾聽的靈魂。
💜雷特氏症日記NO3
#一段生命的見證
在這張照片裡,時間似乎靜止了,留下的是一幅深沉而動人的畫面。
輪椅上的女子大約三十歲,患有 #罕見疾病 #雷特氏症 。她的身形明顯消瘦,肩膀微垂,顯露出長年疾病的消磨。她的雙眼無對焦,卻又像沒有焦點地飄忽著,眼神中透露出一種與世界若即若離的疏離感。臉上沒有表情,沒有微笑,有的只是一種被時光與病痛雕刻出的沈靜
#那不是冷漠,而是一種不被語言捕捉的寂寞。
而在她身旁,是她五十多歲的母親,一位滿頭白髮的婦人,身形不再年輕卻依舊堅韌。她輕握著女兒的手,那雙手已熟悉女兒無數次重複的動作,也早已學會用溫柔的掌心,接住女兒所有的沉默與混亂。她不需要語言,就能懂得女兒的需要與情緒 #這是母愛的語言,無聲卻最深。
女孩雖無表情,但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段生命的見證;母親的守候,也是一種不求回報的愛的承諾。
這不是一張溫馨的笑容照,卻是象徵生命真實樣貌的畫面,說的是愛的忍耐、陪伴的重量,以及在無法預測的命運裡,依舊選擇留下、不離不棄的堅定。
💜在這張充滿水彩溫度的圖像中(真實人物改編),一位有著溫柔眼神的女孩靜靜地坐著,手中握著鮮紅色的鈴鼓。她不說話,但她的眼神與音樂一起訴說著內心最深處的情感。
「#音樂是我無聲的語言」這句話,不只是口號,而是她每日真實的寫照。她患有雷特氏症,一種影響語言、運動與認知的神經發展疾病,但透過音樂治療,她找到了連結世界的橋樑。
敲擊鈴鼓的每一下,都是她對這個世界的回應。輕柔的節奏中,她釋放著情緒,也傳遞著她的喜悅、好奇與希望。音符在她四周飄揚,像是她內心世界的延伸 #那是一個安靜卻色彩繽紛的宇宙。
音樂讓她不再被困在身體的限制中。對她來說,每一個聲音都是語言,每一段旋律都是表達。透過音樂治療,她與自己對話,也與身邊的人產生深層的連結。
這幅畫不只是展現一位女孩的笑容,它更是見證了一場無聲但充滿力量的對話:來自一位雷特氏症女孩的音樂心語。